主页 > 新闻 >
十年青春账单:低姿匍匐 引体向上
2022-10-14 09:20 | 来源:未知
十年前,我在黑龙江的某个山沟里开启了我的军旅生涯。翻开当年的日记本,我找到了记忆的锚点。
2012年2月29日,星期三,小雪,当兵第79天,当日主题:雪地匍匐。
我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一起,在零下20摄氏度的山里,卧倒、匍匐。雪盖在地上,我们盖在雪上,单手持枪,身体紧贴地面,安静地向着目标物移动。
军营的两年时光,如同低姿匍匐。不把身体放低就不懂大地,不经历摔打就不懂成长,从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在校学生,到军营里的新兵蛋子,再到一名奔跑在抗洪抢险前线的战士,我知道:低姿匍匐就是我蓄力的过程,也是最好的成长时光。
我在日记里完整地记录下了两年的军旅生活。退役回到学校之后,我把那些日记整理成了一本书,书名叫《我还青春一次远征》。如果把这十年当作一次远征,那么起点就是迈进军营的那一刻。然后再从军营出发,回归学校,走向社会,一路摔打、奔跑、攀登、辗转腾挪……回望过去,我的经历无非回答了一个问题: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?
退役返校的第二年,我注册了一个名叫“一号哨位”的新媒体账号。“一号哨位”是我当兵时第一次站岗的地方,它是军营的大门哨,连接着军营内外,寄托着我们共同的军旅情怀。我想通过“一号哨位”告诉更多的青年,青春不只有诗和远方,还有家国与边关,告诉他们军营是个好地方,值得我们为之奋斗。
这些年,我在继续读书的同时,把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这个账号上。通过这个平台,我与同事和众多充满军旅情怀的关注者一道,倾听强军之路上的嘹亮歌声,看着人民军队成长壮大。我们见证了歼-20战机翱翔苍穹,见证了中国三艘航母下水,一起在强军征途上追光,和人民军队共成长。
我们也记录下了那些有关青春和命运的故事,那些因高寒缺氧皴裂的脸颊,那些念念不忘凝结成冰的牵挂,那些深潜海底的错乱时差,那些用子弹与棱角雕刻的风花雪月,那些惊天动地却又不得不守口如瓶的一线生死较量,那些怀揣着纠结与不甘的转身离开。
8年下来,“一号哨位”有了1000多万关注者。最令我欣喜的是,很多青年通过“一号哨位”了解军营、了解军人,进而走进军营、扎根军营。
今年春节前,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网友,为驻守在海拔5000多米的喀喇昆仑的连队送去了一车特殊的年货——来自全国各地的特产。半个多月的风雪旅途,我们终于在大年初四那天把它们送到了边防官兵手中。当战友们拆开一个个陌生又熟悉的年货包裹时,高兴得像一群孩子。年货到的那天正好是立春,我们的愿望,也是为高原送去一个“春天”。
如今,距离我初次穿上军装已经过去整整十年。十年是一个节点,青春的账单需要好好结算。时间的账本上写得密密麻麻,关于青春和成长的关键词填满了生活的罅隙。十年岁月,排山倒海的琐事比掉落的头发还要多,但我们从来没有停下脚步,我们曾经低姿匍匐蓄过的力,就是此刻照亮我们的光;我们从未冷却的赤子之心,输送着我们向上生长的力量。
在下一个十年即将开始的时候,回到那个问题: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?思来想去,青春无非是两个动作,这两个词语曾无数次出现在军旅生涯和退役后的时光中,一个是体能动作“引体向上”,一个是战术动作“低姿匍匐”。
青春本来的属性是向上的,就像沐浴着阳光生长的幼苗,有一种力量拔着自己向上生长,可以热烈,可以张扬,可以逆风飞翔,可以破障奔跑,这是引体向上的青春。
但有时青春也可以不必那么张扬,不必总在追求高光时刻,青春可以是潜伏的,可以是蓄势待发的,可以是韬光养晦的,贴近大地,丈量大地,做一个匍匐前进的孤勇者,这是低姿匍匐的青春。
面临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,面对那么多未竟的理想,这两种青春都是值得过的——低姿匍匐,耐心蓄势;引体向上,向阳而生。成长没有固定的路线图,只有我们内心的指南针。年少轻狂时的选择和承诺未必成熟,却是少年必行之事;路上的相遇未必都可爱,却是成长必过的关隘。面对世界的不确定,面对未来的不确定,面对人生的不确定,我们有一个确定的青春。
编辑:小编